.

.

2011/05/03

愛有新世界









奪得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丹麥作品《In a Better World》(左圖),原名Haevnen,是「天堂」的意思,香港譯《愛有新世界》。總之,在當今充斥暴力的世界中,喜愛和平的普通人將如何面對,尤其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青人,以為以暴易暴就可以馬上解決問題,此片是編導對安全環境的盼望。

母親患癌去世的少年,從倫敦來到哥本哈根做轉學生,遇到一個箍牙的瑞典同學在校受到欺凌,他眼見不平,挺身制止,自己也受到拳擊。這少年一直認為父親希望母親治不好,心理不平衡,常獨自攀上高塔,終於讓他在霸凌者身上報復得逞。

偏偏瑞典同學的弟弟跟另外一個小朋友發生爭執,對方的家長是個有種族偏見的粗暴修車工人,竟然當着孩子面前掌摑瑞典同學的父親。一般情節發展,是兩個男人打將起來,最後是兩敗俱傷;但這個瑞典人是在非洲蘇丹行醫的和平主義者,認為對方耍流氓,自己也動粗,便跟對方一般見識,不過,在孩子眼中,他顯得懦弱,為了証明並非畏縮,瑞典人帶同三個孩子到車間去和對方理論,豈知再一次受到痛毆,他的策略有點愚蠢,通常遇到類似情況,還是依孩子的提議:報警。

此可忍,孰不可忍。兩個少年瞞住大人,秘製炸彈,準備炸毁修車工人的汽車洩忿。瑞典人自然並非懦弱,當一個他治好的非洲軍頭,出言不遜,侮辱給他糟遢過的人,醫生氣得把他拖出營外,讓受他欺壓過的人活活打死,儘管附近有不少持槍的爪牙。醫生認為事有泰山鴻毛之分,日常生活,人與人之間有太多的摩擦,難道爭車位都要動刀動槍。

少年的炸車計劃,幾乎累及不相干的途人,他們本身也有一個給炸傷送進醫院,如果因此殘廢或變成植物人,豈不是誤了一生,因此死亡則代價更大。此片女導演Susanne Bier(上右圖),2006年的《After the Wedding》,也提名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,她掌握戲劇性有一手,她是Dogma 95運動的成員,喜愛手提攝機和大特寫並用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