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1/03/10

風起雲湧




我上月九日離開多倫多時候,北非突尼斯先響起第一聲春雷,其總統本阿里遠逃沙地阿拉伯,北非和中東(左圖)雖有陰霾,還不見有滂沱大雨,但不久即括起狂風驟雨,首當其衝的是統治了埃及30 年的穆巴拉克;到了今天,摩洛哥,阿爾及利亞,利比亞,約旦,叙利亞,也門,巴林,安曼,沙地阿拉伯,科威特……如多米諾骨牌效應,民眾都在進行遊行示威,阿拉伯國家正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變革。

其中突尼斯和埃及算是得到了成功,民眾把獨裁者趕走(上右圖,韓國報章刊出的政變國腐敗指數),縱使前景並不樂觀,埃及政府仍由軍頭操控;而利比亞猶在內戰,頑強的卡達菲堅持不下台,他的軍隊,有不少倒戈相向,為了鞏固他的專制,卡達菲竟然從外國請來僱傭兵,空襲自己的老百姓。西方國家面臨這樣的暴行,竟也束手無策。

1994 年聯合國干預非洲盧旺達種族滅絕行動失敗,事後檢討,當時只要派遣2,500 名訓練有素的士兵,就能阻止800,000 名圖西族人遭屠殺。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承認,他任上最遺憾的事,是未能干預盧旺達屠殺事件。時任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常務副秘書長科菲安南,也認為聯合國的反應形同癱瘓。

他接任聯合國秘書長後,要求盡快為國際社會創制一套原則,遇上嚴重侵犯人權事件時,可以及時做出軍事干預,加拿大因此成立了「國際干預和國家主權(權衡)委員會」,建議若有國家固意實施和拒絕終止大規模死亡事件,外界軍事干預將被視為合理行動。這套原則在2005 年的聯合國世界特別峰會上通過,而在2009 年聯大獲成員國絕大多數支持。

以致澳洲出身的美國倫理學家彼德辛格鑑往後,對利比亞卡達菲的暴行提出軍事干預的主張,英美自從對伊拉克和阿富汗出兵發動戰爭後,備受非議,儘管兩國同情利比亞的反對派民眾,始終投鼠忌器。

辛格認為利比亞與上述兩國不同,人口只有他們的5份1,外國軍隊完成拯救任務後,可以迅速撤離,就中國和俄羅斯反對在利比亞設置禁飛區來看,國際政治也始終波詭雲譎,人道不易彰顯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