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12/19

追風箏的人




這是個相當感人的故事,涉及種族、宗教、階級和兩代的恩怨衝突,一方是佔多數的阿富汗Pashtun人,另一方是帶有蒙古人血統的Hazara人。一方是屬於伊斯蘭遜尼派教徒,另一方是什葉派教徒,兩派的主要分歧,在於對先知穆罕默德合法繼承人的承認,什葉派認定只有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及其後裔,才是合法繼承人,遜尼派則認為四大哈里發(包括阿里在內),都是合法繼承人。一方是富有的主人,另一方是貧窮的家僕。再加上父子間隔閡,促成小說《追風箏的人》(The Kite Runner),表現了親情、罪咎、補黷的複雜心理,而成了2003年的暢銷書。


現在這部改編電影,主要情節不變,細節上則有縮水現象,感動人的地方也就隨之削弱。電影仍從成年的男主角阿米爾回憶童年開展,叙述他如何與老僕的兒子哈桑一起長大,一起玩耍,情同手足,兩人年紀只相差一歲,年輕的哈桑一直護着他,對他千依百順,從不反抗,為他拾風箏,鼓勵他寫故事。

就為了追拾風箏,阿米爾目睹哈桑被富家子弟歧視和凌辱,一直躲在牆後偷窺,不敢出面支援。事後他非但對怯懦行為不知羞愧,還妒忌父親對哈桑的厚愛 (阿米爾總認為母親生他時難產而死,父親遷恨於他),設計誣陷哈桑,令哈桑當眾受辱,哈桑則對他始終如一,沒有告發他的謊言,寧可承認過失,離開他們舒適的家。

直到阿米爾移民後,他自己在美國也受到歧視,艱苦完成學業,娶了個也有反叛前科的太太,才理解到自己童年的行為不當,他比那些欺負哈桑的人,甚至更冷酷無情,寫了本小說覆述往事。

這時,他突然接到父親好友從巴基斯坦打來的長途電話,要他走一趟,到了那邊,才從朋友口中得知,他父親也有段隱情,哈桑其實是他的異母弟弟,同時明白,哈桑的母親在哈桑出世不到一周,便離家出走的原因。現在哈桑夫婦給塔里班殺死,留下遺書向他託孤,希望阿米爾能夠帶他兒子離開專制統治的阿富汗。
電影的後三分一,便是講阿米爾如何重返故鄉,在一個忠誠司機的協助下,深入虎穴,與曾經欺凌他和哈桑的人對峙,給對方毆打,在緊要關頭,仍由哈桑的兒子救了他。兩人最終逃出魔掌,他把孩子帶到美國扶養,完成救黷歷程,這段戲拍得老套和難令人入信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