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11/12

透露劇情




影評人都有不約而同的習慣,論述電影時,盡可能避免透露關鍵劇情,尤其那些有轉折和高潮的故事;舉個例,有人說,如果你一早知道Bruce Willis已被殺死,看《The Sixth Sense》便味同嚼蠟;或者,知道Kevin Spacey一直在說謊,看《The Usual Suspects》便不夠過癮。

我向朋友推薦電影,他們總是說,『不要告訴我結局,會破壞我的欣賞趣味。』透露了劇情,果真會破壞他的欣賞趣味嗎?兩睇。試問看京劇或粵曲的戲迷,對一再重複的劇情早已知之甚詳,他們在欣賞什麽呢?

最近看美國資深影評人Jonathan Rosenbaum(上右圖)的新著《Goodbye Cinema, Hello Cinephilia》(上左圖),其中輯了他一篇文章《In Defense of Spoilers》(為劇情透露者辯護),深有同感。他說,莎士比亞的《馴悍記》,阿瑟米勒的《推銷員之死》,書名一早就告訴大家作品的內容,可是並未因此妨礙人去觀賞。

京劇或粵曲的戲迷,他們欣賞的是每個演員的唱功、身段、手勢……同一個戲目,不同演員演出就有不同趣味。真正懂得欣賞電影的人,劇情只佔一部分,導演手法,場面調度,演員技巧,布景陳設,色彩處理,配樂位置……。可以說,遇上豐富的好電影,觀眾根本目不暇給,可欣賞的東西實在太多了。

換言之,風格和形式( style and form ),有時比情節佈局( plot )更重要,我從不在乎提早知道電影的劇情和結局,也從不覺得因此破壞我觀賞的樂趣,有時,損失的僅是毫不足道的surprise。

看《馴悍記》,是看女方如何刁蠻成性,男方如何出盡法寶駕馭,看《推銷員之死》,是看老父如何得不到家人體諒,屈屈以終,細節往往更精釆。看電影只看劇情,可以說還未進入欣賞的途徑,別說堂奧。

看電影誰都懂得看,但欣賞電影是要訓練的,是經驗的積澱。坊間有本電影書,就叫《How To Read A Film》 ( 如何閱讀電影 ),作者James Monaco不用「To See」,而用「To Read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