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11/07

《唐山大地震》




災難電影的常見格局,是描寫受害者如何逃出生天,例如荷李活電影《海神號歷險記》(The Poseidon Adventure ) ,郵輪在深海遇上海嘯而翻轉,煙囪向下,船底朝天,船上幾個乘客,希望在船沉之前從船艙上行至船底,及時逃生。《鐵達尼》的主要劇情並無不同,只不過多了段愛情故事。

馮小剛的《唐山大地震》,用特技的地震場面,只有開場的那十幾分鐘,大部分劇情,集中描寫震後一個四口之家的悲慘遭遇,將自然災害約化成人間倫理,所以,英文片名《Aftershocks》。
荷李活電影《Sophia’s Choice》裡女主角的進退維谷,是面對納粹的威脅壓迫,她必須在子女之間取捨,要子還是要女,而令她抱憾終身。《唐山大地震》沿用了這個兩難題,母親迫於無奈,照中國人傳統的香火觀念,她也只有替亡夫作出這個選擇,女兒應有此認識;但正如這個可憐的母親說,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,她仍自咎得要向女兒下脆,看到這裡,我也不免動容,流下眼淚。

看《唐山大地震》之前,聽看過此片的香港朋友說,這是部煽情的催淚戲,我認為,看電影絕大部分是emotional relief ,重要的是煽情得是否順理成章,就這方面來說,馮小剛比多數編導懂得掌握觀眾心理,他的剪接點也相當準確,在情意發作到差不多,便切割開,適可而止,不至於濫,這是他成功的地方。

馮小剛的問題,是不肯捨,這當然也是大多數創作的毛病。如果覺得好,便不惜挪來用,不管來源出處,也不管本身的形象。連畢加索這樣的大師都說,只要看到好作品,他都會簽上自己的名字;波蘭導演奇斯洛夫斯基( 電影《藍》、《白》、《紅》三部曲 )也說,他不反對抄襲,但要抄好的。《唐山大地震》看到後來兩方面都不肯妥協,禁不住要問電影如何埋尾,最後也只有靠另一次地震(四川汶川)的巧合相遇了。 (電影節選粹之八)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