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08/14

對稱


監獄電影,大別為兩類:不是暴露獄內種種黑暗,弱肉強食,幫派鬥爭,吸毒雞姦;便是累敗累試百折不撓的逃亡,即使甚獲好評的荷李活製作《The Shawshank Redemption》,仍可歸入此類,不過主角計劃得更精密周詳,同時他有特殊的經濟才能。

波蘭電影《Symmetry》(對稱)儘管也暴露獄內弱肉強食,又有不同,而且編導本人坐過牢,以親身體驗宣示。
主角魯卡玆,一次雨夜街上踽踽獨行,一輛警車突然把他截停,跳下幾個警察,不由分說把他逮走。警局列隊認人時,被指出是性侵襲罪犯,問他有沒有不在現場証據,他說案發時正在看電影,有沒有別的証人,又說沒有,戲票也已丟掉,觀眾實在不知道他究竟是否無辜。
總之,有共產前科的東歐國,公安可以隨時拘人囚禁,長期不排審。魯卡玆以為很快獲釋,他母親也請了律師替他申辯,官方似乎充耳不聞。本來可以分派他去廚房,做些輕微勞改,據說這種環境更易受暗算,他主動要求關進 6 人一室的牢房;他一入房,原居囚犯便問他什麼罪入冊,大盜和小偷,待遇沒有差別,只要是新丁,床位被指定,分派食物由他侍候,清掃地板。
此片惡形惡相的場面不多,主角仍忍受不了獄中氛圍的精神折磨,一度想用床單自殺,甚至打聽逃亡可能。
正是這節骨眼,魯卡玆開始逐漸轉變,從初入獄的怯懦,變得多管閑事,欺凌老弱,最後更聯同其他囚犯,合力把一個戀童癖的新囚處死。母親探監時,話未講完他便轉身返獄室,觀眾意識到,罪行不算嚴重的魯卡玆,這輩子也休想出獄。
筆者過去因工作需要,在香港青少年感化院實習,家長有時以為孩子受些懲罰,對他有幫助,其實壞得不透的,進感化院後玷染得更壞。此片影像冷雋,配樂強勁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