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05/09

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



成人離開學校生活太久,對當前科學發展的知識,感到落後,若仍有興趣追求科學知識,坊間為數不少的科普讀物,可資學習和参考,海峽兩岸在創譯兩方面都相當發達。

看科學書不能像看小說,可以大步跨越,有時得停下來想多想,反而有看不勝看感覺。

一條不錯的可信進路,可先從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的得獎書入手。吳大猷(上左圖)是物理學家,早在1957 年便獲選為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員,1983-94 年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,2000 年去世。吳先生桃李滿門,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李政道和楊振寧都是他的學生(上右圖,李楊不和,老師90 大壽,不得不合照)。他除了寫嚴肅的研究論文,本身是位科普作家,提倡通識教育,用他的學術基金設獎,適合不過。

這個獎2002 年11 月頒發第1 屆,每兩年一次,今年是5 屆,7 月公佈得獎名單。從第2 屆開始,大陸的科普書也送到台灣去供評選。以下是前四屆得金籤和銀籤獎的書目;

第1 屆有楊玉齡、羅時成合著的《肝炎聖戰》,王元的《華羅庚傳》,伽莫夫(G. Gamow)著 吳伯澤譯《物理世界奇遇記》,戴森(F. J. Dyson) 著 邱顯正譯《宇宙波瀾》,曹亮吉的《阿草的葫蘆》。

第2 屆有孫維新/王季蘭(整理) 的《孫維新談天》,王軍的《城記》,威爾森(E. O. Wilson)著 楊玉齡譯《生物圈的未來》,霍金(S. Hawking)著 葉李華譯《胡桃裡的宇宙》。

第3 屆有卡爾齊默(Carl Zimmer)著 唐嘉惠譯《演化,一個觀念的勝利》,秦克誠的《郵票上的物理學史》,薩根(Carl Sagan)著 丘宏義、呂克華合譯《宇宙、宇宙》,徐明達的《病毒的故事》,陳均遠的《動物世界的黎明》。

第4 屆有吳俊傑、金梯合譯的《颱風》,生物學家談生物叢書《病毐》,戴蒙(J. Diamond)著 廖月娟譯《大崩壞:人類社會的明天》,鄭惟厚的《你不能不懂的統計常識》。

有興趣的人,可到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吳大猷學術基金會網站,查看進一步資料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