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05/08

英瑪伯曼的封鏡之作


看電影,有時也是一種機緣,有一年駕車陪陳樂儀去看瑞典大師英瑪伯曼的封鏡之作Saraband。原為電視台拍的這部片子,在此地城西一家侷促的餐廰以數碼形式放映,幾經辛苦找到了地點,才發覺誤了開埸時間,不想再等只有放棄,上星期居然在家裡的電視頻道上看到。

此片是伯曼1973 年另一部電視電影<<婚姻場景>>的續篇,隔了30 年,沿用原來的男女主角(艾蘭約斯夫遜和莉芙烏曼,上左圖,上右圖 烏曼與伯曼在拍片現場),情形有點像當年的法語片<<男歡女愛>>。
平日喜愛音樂的朋友,除非是古典迷,未必知道Saraband 這曲調的意思,我也是查了資料才略知一二。據說起源於波斯,16 世紀傳入歐洲,衍變為宮廷舞曲,由原來的熱情奔放轉為緩慢莊重。伯曼用的是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中第5 號,是其6 首組曲中最特别一首,全以單音演奏,與其他用複弦演奏的組曲不同,似乎暗示電影裡的4 個主角,各有各的想法,無法跟別人諧合。有人把片名譯成<<夕陽舞曲>>,太簡單平凡,不足涵蓋全部義蘊。
女主角離婚已30 年,整理一大堆舊照片,突然心血來潮往訪前夫,從而帶出前夫祖孫三代無法調和的關係,這3 個人,本來在媳婦安娜的巧妙緩衝下,尚可相安無事,現在安娜癌病身亡,3 人全都失了套。
兩父子彼此憎恨:做父親的,多年前想彌補兒子痛失的父愛,被不懂事的兒子大聲叫他是壞父親;做兒子的,現在也到了耳順之年,仍沒有固定職業,想買隻大提琴給自己的女兒,都要向父親借錢,盼望預支部分遺產,父親非但不給,還要奚落他,縱使聽到兒子自殺,進了醫院,仍要駡他沒出息。
女兒又怪他督促得太嚴,一心想培植她做大提琴家,期望她有天在舞臺上單獨演奏,女兒卻不想再進學府受訓,寧可離家加入管弦樂團,令其父深受剌激。
女主角短期作客,夾在3 人當中,根本代替不了死去安娜的位置,父親以為她餘情未了,兒子知道她是律師後,希望她協助控告乃父,父子兩人又都懷疑她來爭奪遺產。她後悔此行是否恰當,自己也有兩個女兒,一個隨丈夫去了澳洲,生活安定,時有聯絡;另一個耽在療養院,快要失明,需要她照顧。
這是我們熟悉的伯曼家庭倫理題材,老人家今次檢視了晚年情懷,風格上依然是那樣嚴整 (12 段,包括序跋) 、冷峻而憂傷。
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