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05/04

林語堂的「矛盾」


今天是五四紀念日,在五四的新文學作家中,林語堂是思想複雜的一位,他的<<八十自叙>>有段話,「自稱異教徒,骨子裡卻是基督教友,獻身文學,卻老是遺憾大學沒有進科學院,愛中國,批評中國卻比任何中國人來得坦白和誠實。一向不喜歡法西斯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,主張中國的理想流浪漢是最有尊嚴的人,也是最能抗拒獨裁領袖的極端個人主義者。他仰慕西方,但看不起西方的教育心理學家。……。」
所以,他辦<<論語>>時的伙友小說家徐訏說,林語堂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「最不容易寫的一章」,他在大陸的評價,也是先衰後榮。

林語堂向中國人介紹西方文化,沒有他向西方人介紹中國文化的成效卓著,西方有不少人,是透過他的英文著作<<吾國與吾民>>了解中國,包括美國前總統布殊,當然他們了解的是超過半世紀之前的中國,是臉色僵白、穿大紅衣衫、一嘴金牙齒的少奶奶;

他的<<生活的藝術>>,除了譯成多種語文,英文版在美國便出到40 多版。儘管他說中國人性格的「老滑俏皮」,沒有說「中國人是根本敗類的民族,民族精神有根本改造的必要」那樣刺眼。在五四的一片文化自貶聲中,他不是特例,他之前有魯迅,他之後有錢玄同,與辜鴻銘的文化自大,可以說是兩個極端。如此說來,他後期的重估中國文化,態度逐漸轉變,便令人覺得是西方刮起的「東風」使然。

這是林語堂自况「兩腳踏東西文化」的一面,至於「一心評宇宙文章」,他時而自稱是異教徒,時而自稱是無政府主義者,時而稱道家,而「骨子裡卻是基督教友」,總之,忽左忽右,宗教思想混亂,率爾牽合,以致龔鵬程說他教相上的差異衝突,都在他內部自我統合了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