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04/03

等待果陀


貝克特的兩幕荒謬劇<<等待果陀>>, 1953 年在巴黎小規模首演,反應平平,名家讚揚後才大見起色,接着在倫敦上演,看懂的人仍不多,觀眾大都感到困惑,剛好戰後蕭條,舞台景況蒼涼易生聯想。

<<等待果陀>>最成功的一次演出,要算在美國聖昆丁監獄,1400名犯人全部看至終場,不用解釋,也明白果陀代表什麼,死神、處決、假釋、上訴都說得通,因為全嘗過等極無事發生的滋味。這批犯人裡,其中有個後來出獄後當了演員。
戲裡的兩個流浪漢,叫艾斯特拉岡(Estragon,綽號Gogo)的一個,性格多疑、悲觀,叫維拉迪米亞(Vlidimia,綽號Didi)的另一個,人較開朗,兩個在等待過程中,重複一些無聊行徑,脫靴,除帽,互相戲弄,調笑,吵嘴。不久,他們見到一個叫Pozzo的有錢人出埸,像牽狗一樣牽住奴僕Lucky的脖子。Lucky提着主人的一切用品:野餐藍、摺椅、大衣,主人還要手執皮鞭,隨時侍候,階級關係明顯,流浪漢誤以為主人就是果陀。
第2 幕重複第1 幕的動作,但Pozzo變了瞎子,Lucky成了啞巴,瞎子現在不依賴啞巴不行,Lucky在前一幕裡,意識流似地爆出一段意味深長的獨白,現在有話要說,也說不出來了。一個孩子出來當信差,宣佈果陀明天才來。
看完這個戲,大家免不了要發問:果陀究竟是誰?Godot比英文的上帝(God)多了條尾巴,易生聯想。又有人說,與法文裡靴子的俚語相關。貝克特在對話裡引用了不少<<聖經>>語句,他說過,最不解的,陪耶穌訂十字架的兩個小偷,為什麼只有一個得救,另一個要受罪,可見救贖也是隨意選擇的,正突顯了人類處境的荒謬,從宗教去探究,似乎更符合作者原來的思想。
<<等待果陀>>,大陸的施咸榮,把Godot譯"戈多",側重音譯,台灣的表演工作坊,譯"狗頭",顯得激進,他們的根據,此字逆寫便是To dog。<<等待果陀>>的劇本,法國和英國的不同,英國又和美國的有別,英國版一度删除了些猥褻動作,美國版又為了討好觀眾,添油加醋。作者自己修訂的正本,都不止一個。
北京理工大學,上海外語大學,浙江師範大學都演過這個劇。 (3之2)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