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03/13

憑什麽,話說得那麽絕


自詡寫得一手精釆散文的梅里廸斯(G. Meredith),對其同時代的小說家狄更斯的抨擊,是令「倫敦鄉巴口音王國的重生」(incanation of corneydom)。

吳爾芙夫人對詩人艾略特的埋怨,是太熱衷宗教,覺得他「石化成教士」(petrifying into a priest)。她對女小說家曼殊菲爾的批評,更不客氣,信中說,曼殊菲爾給人的第一個印象,以其說是一口臭井, 倒不如說是「給帶上街放行的果子狸」(civet cat that had taken to street walking)。

<<羅麗塔>>作者納博柯夫,認為<<罪與罰>>作者陀斯退耶夫斯基缺少品味。<<所羅門王的寶藏>>作者赫格達(H. R. Haggard),在南非見過小說家特洛普(A. Trollope),斥之「頑固如豬」,充滿怪念頭。

以寫情色小說<<北回歸綫>>而成名的亨利米勒,嘲笑寫<1984>>的奧維爾擺高姿態。

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,攻擊希臘悲劇家尤里庇德斯太摩登。同是劇作家,賓莊遜揶揄莎士比亞抄襲。同是詩人,蒲伯駡(C. Cibber)寫爛詩,Cibber回敬他,說蒲伯是侏儒,居然夠膽翻譯希臘詩人荷馬。同是同性戀者,考華德(N. Coward)受不了王爾德,王爾德又受不了亨利詹姆士。

有時,真莫名其妙這些文士的真正意向。吳爾芙夫人在「Mrs Dalloway」和別的小說裡都用了「內心獨白」,卻尖酸否定喬伊思拿手的「意識流」,兩者其實是類似技巧。她說「我愈來愈不喜<<尤里西斯>>,我認為它愈來愈不重要,它甚至懶得自覺去說出意義。」

福克納講大話故事的意念,明顯從馬克吐温處借來,他卻稱「吐温是歐洲四流作家都不入的文販」。馬克吐温也非善男信女,他對奥斯汀恨之入骨,聲稱「每次我讀<<傲慢與偏見>>,便想掘她的墓穴,用她的脛骨敲她的臚頭骨。」

以上的話,還有很多很多,都編進一本叫「Poisoned Pens」(惡毒文筆)的語錄中,難道真如曹丕說「文人相輕,自古而然」,其中不少人早就給歷史摑了一大巴掌。如果他們理解到,「文非一體,鮮能備善」,當時就不致把話說得那麽絕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