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03/08

研究者本身的幸與不幸


哈佛大學幹細胞研究院的現任副院長道格拉斯梅爾頓(D. Melton),本來是位分子生物學家,他之從事幹細胞研究,有非常正當的理由。
17 年前,他的6 歲兒子,有天突然臉色轉青,呼息急促,他們夫婦倆馬上把孩子送去急救,當晚護士替孩子驗尿後,才發覺尿液裡糖分超標,証實患了I型糖尿病。I型糖尿病屬於遺傳病,目前尚是不治之症,只能每天監測血糖含量和定期注射胰島素。

孩子還有一個姐姐,梅爾頓教授不敢怠慢,也馬上替她做糖尿病測驗,現在,兩姐弟都在父母小心照顧下,長得玉立亭亭,他們的人生路途不得不受病情影響,有所改變,他們的父親更因此改而專攻幹細胞研究,儘管還沒找到根治糖尿病方法,前年卻成功使原先不能生產胰島素的胰腺,變成能生產,而且是用更直接的成人細胞重組(reprogramming) 的新實驗,繞過幹細胞,可以說是醫療技術的新突破。

諾貝爾醫藥獎,2007 年曾頒獎給3 個研究幹細胞的科學家,相信未來還會頒發,只要這方面的研究有重大發展。自從美國政府願意劃撥公帑,放寬對幹細胞研究,美國和日本在這方面仍居領先位置:諾貝爾醫藥獎的未來候選人,除了上述的梅爾頓,還有首先分離出人類幹細胞的威斯康辛大學的占姆士湯遜(J. Thomson)教授,他領導的實驗室中,有位女研究者也做出了傑出成績,她是北大出身的俞君英(Yu Junying)。原籍浙江的俞君英,幾乎與日本科學家同時成功改造皮膚細胞成幹細胞,不過,彼此用的基因因子並不完全相同。另一位研究幹細胞的華裔科學家,是最早從牙髓中發現幹細胞的南加州大學施松濤(Shi Sondtao) 教授。

日本方面,京都大學的山中伸彌 (Shinya Yamanaka, 右圖)是最早做出貢獻的一個,他領導的實驗室,發現人體皮膚細胞可誘導轉化成多潛能的幹細胞(induced pluripotent stem, 簡稱 iPS),關鍵在用新鮮的卵細胞,去除其細胞核後,注入病者皮膚細胞的細胞核,用電激使之分裂繁殖。然後用逆轉病毒做載體(運輸工具),只要把4個基因表達引進,以消除成體細胞的記憶。
引進基因可傷害細胞,尤其其中的c-Myc可致癌,科学家希望最終能用化學药物代替。這是上述胚胎幹細胞外,創造成體幹細胞的一條途徑。
目前在成人身上發現的幹細胞愈來愈多,羊水,牙齒,頭髮裡都有,改組幹細胞新方法也不少,甚至直接利用成體幹細胞,不必用病毒載體,而變得更安全。研究幹細胞,除了可用之治療病患,萬一基因無法糾正細胞缺陷,對病變細胞的每個階段深入觀察了解,亦有助於製訂出更準確的治病方法。
山中伸彌前年已拿到香港的邵逸夫獎,是<<時代>>周刊影響世界的100個重要人物之一。(4之4)
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