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02/19

新的生機


美國黑人文學中,<<太陽下的葡萄乾>>(A Raisin in the Sun)這部劇本,算得是前導作品之一,作者羅蘭漢斯貝莉(L. Hansberry) 當年擊敗奧尼爾、威廉斯、麥克利殊等名劇作家,奪得紐約劇評界最佳劇本獎,才29 歲,死得也年輕,1965 年癌病逝世時,才34歲。

<<太陽下的葡萄乾>>現已成黑人文學的典範。所以要提起一部半世紀前作品,是最近讀到一本文學普及書,談到文學的一些主題共通性,一個有經驗的讀者,閱讀時少不免引發聯想。通常,古代的經典作品是原型,不少現代作品往往是其轉化和變形。<<太陽下的葡萄乾>>的關鍵情節,便令人想起<<浮士德>>:一個為了一己的欲望,出賣靈魂給魔鬼的人。
此劇講一個祖孫三代的黑人家庭,一家五口住在芝加哥貧民區,兒子是失意的司機,三天沒去上班,媳婦已有兩個月身孕,正一籌莫展,頻於精神恍惚;未出嫁的女兒一心想當醫生,又生性高傲,10 歲的孫兒長年做廳長,沒有安心讀書的房間,落街又怕受壞影響。
老祖母很想替家人擺脫困境,於是,利用老伴去世所得的10,000 元保險金,在公園區挑了幢小房子,下了訂洋。家人聽了這個好消息,非但不高興,女兒由於喪失深造的機會,不再有理想,酒鬼兒子認為母親剝奪了他的夢想;他的夢想是什麼呢?是支持他的酒鬼朋友開酒館,從此可以每天喝得酩酊大醉,更不用面對現實。
當房子的代理商前來用更好的條件,威廹利誘,想說服他們退訂,兒子居然心動,而給老人家責備了一頓。
這本來是個<<浮士德>>式悲劇,但作者漢斯貝莉不願對人性失去信心,讓兒子做最後決定時,突然來個180 度轉變,拒絕地產代理商的offer,宣佈搬進新屋。文學普及書的作者說,閱讀時發覺人物的行為顯露出一種模型,記憶告訴你似曾相識,在作者的巧妙轉化下,舊主題有了新的生機,舊瓶新酒依然溢香,文學史上並不少見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