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02/16

香蕉魚


香蕉魚(bananafish),現實中根本沒有這種魚,只是美國小說家沙林傑(J. D. Salinger)所講故事的一個概念,說有種魚的習性很特別,游進了香蕉洞穴後,變得貪吃,吃飽了發胖,便不想再游出來,永留洞穴,給人叫做香蕉魚。
這也可以說是個寓言,一個人適應了某種特定環境,便受那種環境控制,安於裡面生活,再也不想出發和超越。魚缸裡的金魚,是為勢所廹;香蕉魚,是習慣成自然。
沙林傑甫於上月27 日離世,一生作品不多,最著名的,自然是<<麥田捕手>>(A Catcher in the Rye),他憑此書,在美國文壇屹立不倒。
<<麥田捕手>>寫的是一個宿生頑劣的故事,所用口語生動,屬於馬克吐温一脈。儘管篇幅也不長,不少外國讀者,喜從他的短篇結集<<九個故事>>入手,筆者也不例外,<<香蕉魚的好日子>>(A Perfect Day for Bananafish)是其中的首篇。
主角西摩,剛從軍人醫院療傷出來,和太太梅麗兒到佛羅里達度假,住在一家濱海旅館的五樓。梅麗兒接到母親打來的長途電話,勸她從速回去,老人家擔心女婿的精神狀態始終不穩,可能傷害到她。
作者從多方面鋪排西摩的恍惚,對話中透露,他曾把丈人的車子撞毁,又說祖母已有去世計劃;他身上沒有剌青,卻不願脫浴袍,怕人瞧見;又分不清小女孩身穿的泳衣是黃色還是藍色,旅館的一個心理醫生也告訴過梅麗兒,她覺得大家對她丈夫看法太負面。小說的結局,是西摩從沙灘回來,趁梅麗兒在牀上熟睡,從行李箱取出一把7.65口徑自動手槍,朝自己的右太陽穴一轟。他是一條游進戰爭洞穴的「香蕉魚」,再也無法從戰場脫身。
<<九個故事>>中小說,都在<<紐約客>>雜誌上先發表,這本雜誌上的小說自成一格,以寫實精煉和雋永幽默見稱。1948 年,二戰結束後不久,美國社會仍瀰漫哀傷悲觀的氛圍。沙林傑本人在歐洲作戰見聞,難免影響他的創作,小說中對婚姻的不信任,一般人嚮往物質生活,未來的黯淡迷失,都有別開生面的構思和批判。(2之1)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