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02/08

「雪」與「伊斯坦堡」


帕慕克2004 年出版的第7 部作品<<雪>>,被<<紐約時報>>選為當年最佳的6 部小說之一,<<時代周刊>>更一度選他為世界100 重要人物。
<<雪>>的主角卡(Ka,姓名的縮寫)是個42 歲詩人,剛從德國歸來奔母喪,回到濶別12 年的家鄉伊斯坦堡,只逗留了4 天,便決定到一個叫卡斯(虛構,Kar在土耳其文裡便是雪的意思)的市鎮,走訪他20 年前的舊情人,知道她的丈夫慕赫塔近來熱中政治,兩人已離婚,希望能說服她跟他出國,卻被一場雪暴困住,無法離開,反而牽涉政變。

他雖因政治異見流亡國外,並非積極分子,但他和舊情人會面時,剛好目擊當地的教育部長被穆斯林份子行剌,兇手認為部長的一項禁戴頭巾的法令,害死了一個女學生,並引起女童連串自殺事件;為掩飾身份,他也就佯稱是記者,前往採訪,結識了不少年青人。

關於死者的動機,眾說紛紜,有的認為是虔誠的宗教信仰所致,也有認為長期以來婦女受廹害,壓力太大,更有認為,這只是伊斯蘭教敵人固意散播的謠言。
<<古蘭經>>有明文禁止自殺行為,仍有女童戴起頭巾抗議,寫明「自殺的願望,是無辜者的願望。」這是個僵化的社會,鎮上人對權威的不信任程度,到了凡官方宣佈的東西都認為不可靠,連天氣報告都不相信。
舊情人為了照顧老父,卡的私奔要求被拒,他失意之餘,寫了20 首詩紓發感受,其中19 首被偷走,有個出版人卻著文稱,他在舞台上朗誦一首叫「雪」的詩,由電視轉播,他說根本沒有寫過,也不可能當眾朗誦。
讀者其後發現,小說的敘事人叫奧汗(Orhan),跟作者同名,原本也來查案,竟事事與卡的想法一模一樣,甚至也愛上卡的舊情人,總之情節比卡夫卡的小說還要樸朔迷離。
<<伊斯坦堡>>是部回憶錄,記述帕慕克的祖父母、父母,以及其他親友,儘管他的父母親常常吵嘴,他跟哥哥為爭寵而打架,一家人尚算融洽。書一開始就寫得詭異,他從小就感覺到有個跟他長得一模一樣的孩子,神出鬼沒。從他們的家,可以眺望經過海港的船隻,甚至目睹撞船和爆炸的災難。

談到跟他同時成長的伊斯坦堡,歷史上原是東西文化交匯的大都會,福樓拜等不少西方作家,都曾到此一遊,並寫下了各自的觀感。過去因國內民族主義一度高漲,少數族裔受排斥,不少中產階級又遷移別地。
正如世界上大多數現代化大城市,舊址古蹟多遭破壞,作者對城市的未來不表樂觀。他自言伊斯坦堡的命運,便是他的命運。全書37 章,時如導遊手冊,時如鄂圖曼帝國史,時如文學評論,複雜程度,足與他寫的小說比美。
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