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01/25

男人友誼中女人的作用

娛樂新聞中看到條消息,英國女星姬拉奈莉{Kiera Knightley}接拍「The Talking Cure」(傾訴治療);傾訴治療是心理醫生治病的一種普通方法,就是讓病人隨意講出受過的創傷,醫生分析內容後,找出病源所在。有關心理醫生的電影裡,常見到的典型場面,是病人躺在沙發上訴說,醫生坐在一旁引導和筆錄,有沒有效,相信心理醫生可以給你滿意答覆。


心理學祖師爺佛洛伊德認為,精神病病因主要由童年性壓抑引起,這也是追隨他的學生後來不敢苟同地方,以致逐一背離他,提出他們各自的一套理論。和老師最後鬧翻的,是佛洛伊德最得意和親密的門生容格(Carl Jung)。

容格早年在瑞士受醫科訓練,看了佛洛伊德的著作,才受業於他。兩人在多方面有成為密友的理由,容格的父親是個權威型牧師,父母又常爭吵,母親甚至兩度離家出走,因此從小缺少家庭温暖。

佛洛伊德比容格大19歲,變成了理想的代父人選。佛洛伊德也剛好有女無子,又很想找個有實學的人繼承衣鉢,兩人1907年首次見面,就長談了13個鐘頭,締交後形同父子,經常交換夢中資料。但容格其後發現,佛洛伊德在學術理論上同樣專橫,成見頗深,分析病人病情,往往先下結論,有違科學根據事實的客觀原則。

<<傾訴治療>> 是英國劇作家克里斯托弗漢頓(Christopher Hampton,右圖)2002年的作品,
講的便是兩位現代心理學大師1904-1913年的一段經歷,同時把容格的一個女病人莎賓娜引進來,莎賓娜是猶太裔俄國人,有被虐的性傾向,容格不僅把她治好,而且愛上她。佛洛伊德不滿容格愛上病人,違背醫生守則。

照漢頓的說法,心理醫生治病時,很少能不受本身性格和事務的影響,莎賓娜在他們師生關係中少不免摻沙子。現在從兩人後期通信中可以看出,師生討論時,老師對學生的一時口誤(slip)也不輕易放過,佛氏的這種嚴厲態度,終於令他們互相寫信,表明結束私人關係,分道揚鑣。


兩男一女,要不是發展成三角戀人,便是有一方重色輕友,容格不能說重色輕師,但為了莎賓娜,和老師斷交後,心情一度低落,傷心了頗長一段日子,儘管彼此不見面,還保持通信。莎賓娜後來也變成心理醫生,是三人中唯一得益者,姬拉奈莉演的便是這個叛逆角色。鑑於名人傳記電影,成功例子不多,不過,此片由加拿大的大衛哥能堡(D. Cronenberg,見最上圖,左上的導演和三位主角)掌舵,應可令人耳目一新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