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10/01/15

從內奸想到<<白牙>>






倫敦公共交通系統爆炸案,放彈的恐佈分子都是潛伏英國的內奸,令人想起莎娣史密夫(Z. Smith)10年前的一部暢銷小說<<白牙>>(White Teeth)。

書中有對孿生兄弟,他們的孟加拉裔父母,擔心兩個人都受英國社會敗壞風氣影響,把其中一個送返原居地受教育,結果東方回來的一個,變成崇英狂,而留在英國長大的一個,反倒加入了伊斯蘭極端組織,行動激烈。

史密夫女士本身,跟小說的女主角一樣,父親是白人,母親是牙買加人,但這部小說並不全是自傳。作者在英國長大和受教育,耳濡目染,對英國的多元文化有相當體驗,善用倫敦方言。

小說裡人物眾多,遍及多個層面,設不是有狄更斯觀察入微的能力,根本不可能寫得這樣生動。傳媒渲染<<白牙>>在她念劍橋大學時所寫,她本人表示,實際上進大學前已動筆,且立意要寫本大書,她所謂的baggy novel。有人認為她受印度裔作家魯舒迪(S. Rushdie)影響,她表示書將完成時才讀到魯舒迪的小說,孿生人物,只是主流文學思想的共同題材。

有人讚賞她的模擬逼真,包括歷史事件,她表示本性喜歡虛構故事,不尚全寫實,調查資料所花時間不多。這部備受好評的處女小說,令她一夕間名利雙收,事後多少受到名氣的困擾,常要浪費時間複述同一經歷,她兩年後的小說<<彙集簽名的人>>(The Autograph Man),便探討名氣之累。

史密夫女士認為,我們今天所處的是個繁複世界,各種事物千絲萬縷交纏,普通人不易理解,她反對任何一方獨斷獨行,即使本真的科學,也不該過份自信肯定,應充份顯示內蘊,讓公眾多了解,同時開展討論。<<白牙>>裡研究基因工程的科學家,便是隱藏的納粹餘孽,企圖再用人來做實驗,他之能有機可乘,都因有些人對他姑息所致。(2之1)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