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12/07

中國圖書分類法




中國的圖書分類法,有七分法和四分法,七分法的源頭,是西漢劉歆的<<七略>>(1),七略是輯略、六藝、諸子、詩賦、兵書、術數、方技。其中的輯略,相當於圖書總目,其實是六略,六藝是經書加小學(文字學),後三略是實用書。

四分法的源頭,是西晉荀勗整理曹魏鄭默<<中經>>而成的<<中經新簿>>(2),把圖書分成甲乙丙丁四部,不加說明,便不知道甲乙丙丁何所指,甲部相當於劉歆的六藝略,乙部則把諸子和兵書、術數等圖書統合起來,丙部多是記事的史書,算是新創,丁部相當於詩賦略。

其後的圖書分類法,不是依照<<七略>>,便是依照<<中經新簿>>的四分法,例如南朝宋廷王儉的<<七志>>(3),根據前者,<<隋書經籍志>>(4)則根據後者。<<七志>>取消了輯略,另立圖譜志,也算是新猷。<<隋書經籍志>>把甲乙丙丁,改稱「經史子集」,清朝的<<四庫全書>>(5)依例沿用至今。

圖書分類比較有新想法的,是清朝桐城派的姚鼐和曾國藩,姚鼐把中國學問,分為義理之學、考據之學和詞章之學三科,這是從圖書的功能上考量;曾國藩主張增添經世之學(亦稱經濟之學,但經濟之學容易與現代的經濟學混淆),於是又變成新四分法(6),他在日記中進一步解釋,「義理之學,即宋元所謂道學也,在孔門為德行之科,詞章之學,在孔門為言語之科,經濟之學,在孔門為政事之科,考據之學,即今世所謂漢學也,在孔門為文學之科,此四者,闕一不可。」

台灣師範大學邱夑友等四位教授所編的<<國學常識>>(1989 年東大圖書版),便列舉了上述6 種圖書分類法,我在前面用括號內數字標明。不過,就上述曾國藩的新四分法來看,不見史書安插的位置,史書是記事體,最重要是如實筆錄,留待後人鑒古知今,其主旨,既非探討義理,亦非表達詞章,應另立門户,自成一科,就像經史子集裡的史部。如此五分,中國的圖書分類才見完備。

近代圖書館的圖書分類,採用美國杜威的10 進法,杜威把世界圖書分成10 類,每類中又細分10 項,共達100 項,似乎無所不包,但細看綱目,發覺不少重疊,如編碼100 的哲學與140 的哲学派別,編碼200 的宗教與210 的自然神學,有架床疊屋之嫌,極其煩瑣,且不易記憶。

其實,世界上的學問,可大別為科學知識與非科學知識,非科學知識亦即人文知識。科學知識可分為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天文學和地球學;人文知識包括哲學、宗教、倫理、政治、經濟、歷史和文藝。工藝知識則介乎兩者之間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