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11/16

世界還有不少的牆







1989 年11 月9 日柏林圍牆的倒塌,標誌冷戰時代的正式結束,使分隔了40 多年的東西德人民,終於有了人身出入境的自由,共創未來的機會。促使這一歷史時刻出現的關鍵人物,無疑是前蘇聯總書記戈巴卓夫,正如他說,東德當時常駐的蘇軍,仍有好幾萬人,如果他下令去鎮壓,歷史肯定改寫,甚至有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。他因此得了1990 年的諾貝爾和平獎。

今年是柏林圍牆被夷平的20 周年紀念,我們看見歐洲各國政要雲集柏林,美國也派了國務卿希拉莉做代表。是日適逢下雨,在德國連任女總理梅克爾帶領下,打起雨傘,穿過勃蘭登堡大門,德國人見此情此景,感觸良多。

現年78 歲的戈巴卓夫除了親臨柏林,共襄盛舉,也寫了文章。他認為當前的另一面大牆,便是地球氣溫變化對人類的威脅,其逼切考驗的解决,刻不容緩,帶來的災難,是全球性的,也是少數國家能力無法應付的。他呼籲世界各國元首齊心協力,推倒這面大牆,讓我們的子孫有一個自由呼吸的環境。

地球溫室效應的形成,是人類日積月累盲目生產的惡果,世界各國即使肯同心協力向減排廢氣的目標進發,也不可能立竿見影,因為牽涉到科學証據與商業既得利益者的鬥爭,牽涉到生活方式的習慣與放棄,換言之,長期的禍害須要長期的對策。

但踏入21 世紀,人類為了恐懼,仍矗立起障隔融和的高牆,就有點不可思議;這包括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擴張牆,塞浦路斯島土耳其與希臘的綠線牆,朝鮮與南韓三八線牆,甚至台灣海峽兩岸的「牆」。試想,一旦發生高科技戰爭,再高的牆也立被摧毀,這些牆的作用,只用來對付普通老百姓。他們之中,有的關係一直緊張,像以色列與巴勒斯坦,朝鮮與南韓。有的則停滯不前,像土耳其與希臘。有的衝突已暫時得到緩和,如馬英九當選總統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