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10/15

和平獎是奧巴馬的十字架


上任僅9 個月的美國非洲裔總統奧巴馬,在205 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,贏得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,他自己也感到意外,有點受寵若驚。

外間對此事卻反應不一,贊成者列出了許多理由:他主張盡速關閉古巴的美軍監獄,定下從伊拉克全面撤軍的時間表,支持全球性裁減核武,主動表示願與伊斯蘭國家和南美左翼政府修好,推動對話和多邊合作戰略,讓聯合國重新回到國際政治舞台的中央…。

反對者乾脆稱得獎為「笑話」,當然也列出了好些理由:奧巴馬只在宣揚他的新理念,目前仍未見有任何實績,擔心他口惠而實不至,空口講白話。他在伊拉克撤軍,卻增兵阿富汗,另闢戰場,前後矛盾。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,對他的前任政府早已深惡痛絕,包括頒獎給他的挪威評審,所以是人心思變的民意反彈,並非奧氏本人真有什麽非凡本領,何況在美國三權分立制度下,反對黨一直拖他後腿,以他鼓吹的國內醫療保健計劃來說,便遭到抵制,難有成效,有誰可以保証他短短四年內破除積存的局限,要平抑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偏見,尤其吃力。

無論如何,奧巴馬得和平獎已成事實,不可逆轉,如果血腥滿手的前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,玩弄權力謀劃世界政治均勢的基辛格,都可得諾和獎,為什麽奧巴馬不該拿。

頒獎有時只是一種鼓勵和期許,緬甸昂山素姬到現在仍處於劣勢,與軍政府的長期鬥爭,成就有限,但只要她繼續努力,人間便不缺希望。北愛的諾和獎得獎人到最近才見証,民族解放軍終於被說服交出武器。

得和平獎的前美國總統威爾遜,為了實現國際聯盟(聯合國前身)的理想,歷史告訴我們,正是在巴黎和會上他毫不妥協的民族自決原則,加上對戰敗國的過份壓榨,間接促成希特拉其後的崛起。

奧巴馬下次要出兵作戰,不得不考慮他的新身份,和平獎是他背負的十字架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