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9/23

郭小櫓的《中國姑娘》


海外華裔編導郭小櫓,同時有兩部作品参加今屆多倫多電影節,分別是改編她自己小說<<中英情人簡明字典>>的<<中國姑娘>>(She, A Chinese)和紀錄片<<曾經是無產者>>(Once Upon a Time Prolatarian),前者又得了瑞士洛迦諾電影節的金豹獎。

郭小櫓是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學生,與<<24城>>編導賈樟柯是同班同學,當他們的校友張藝謀和陳凱歌傾向商業味製作,他們仍能堅持獨特的創作道路,在目迷五色的電影界,須要一點執着和定力。
郭小櫓14 歲就開始寫小說,可從她的電影中看出這種文學素養,例如,叙事的乾淨俐落,默片式字幕的運用。

<<中國姑娘>李梅 (王璐飾) ,土生土長,從未離開過家鄉五里以外地方,在路邊桌球攤做看「檔」,放工後背着籮筐幫家摘野菜,還要被母親責駡她塗指甲、痴心妄想。

她結識的都是貨車司機之類男人,一個深圳打過工回來的强哥,騎着紅色的新電單車,想佔她便宜被拒,她也不喜歡母親介紹的戴黑框眼鏡的男人。李梅轉到理髮店,邂逅綽號「大釘」的紋身男子,他以打架為業,經常受傷,賺的鈔票都鋪在床蓆下。 他叫她用三節鞭用力鞭他,哼都不哼一聲,李梅終於愛上了「大釘」,自願上他家給他睡,睡完後,他遞她300 元人民幣,她不甘被侮而擲回。不過,「大釘」出事後,她用他的積蓄去英國旅游,離隊留下來。

在倫敦,她穿上熊貓毛皮,做中國飯店「活」招牌,又赤身露體,給醫學院教授做人體器官部位示範。李梅做按摩師時,結識了一個年老的鰥夫,婚後總算有了合法居留權,可惜缺少牀笫之歡,投靠小咖啡館一個不吃豬肉的印度青年,懷下身孕離開,仍在獨自飄泊…。

以李梅的應變能力之强,相信她可以生存下去。她從一開始便以性換取自由,起先是擺脫家的束縛,其後是國的羈絆,但願這只是個案,而不是中國婦女爭取自由的唯一出路。儘管郭小櫓認為李梅故事的普遍性,但電影是很實在的符號,而戲名也强調了「中國人」。

<<曾經是無產者>> 以一群孩子講故事方式 (黑白片) ,記錄中國的12 段「彩色」生活片斷。有抱怨耕作精神失落的農夫,有談論股票和俄羅斯妓女的暴發户,有緬懷過往武器廠的下崗工人,也有嚮往外國自由生活的留學生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