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7/24

天不怕地不怕


一個人懂得恐懼,有好處也有壞處;好處是知所躲避,見到海嘯的巨浪正迎面撲來,還不轉身拔足狂奔,難道呆在原地等死不成。壞處是有時整個人給嚇僵了,也不看清楚侵犯者手上拿的凶器,有沒有殺傷力,不叫救命,也不動手反抗,任由對方擺佈,不少婦女便在過份恐懼的情況下,讓拿着小鈍刀的強姦犯得逞。

恐懼也叫膽小,從前的人以為,腹中這個器官的大小與恐懼有關,科學家終於發現,人的恐懼,與膽囊的大小無關,倒似乎與大腦裡杏仁核(amygdala)細胞的基因有關。科學家先用老鼠的杏仁核做試驗,把裡面stathmin(一種磷蛋白,又稱oncoprotein 18)的基因去除後,這些老鼠變得無所畏懼,他們叫這種老鼠做糊塗老鼠。
一般老鼠對空曠地方和高台,本來都有所避忌,不敢貿然露相和爬上去,恐被發覺,糊塗老鼠到處亂闖之外,見了貓大爺都不怕。

基因只能說明先天固有的恐懼,動物還有後天習得的恐懼。最早研究動物制約反應(CR)的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,他的有名實驗,可用來觀察後天的恐懼。在一隻鈴聲與受電擊聯繫的箱子裡,若老鼠每次觸動了鈴聲立即受到電擊,這隻老鼠上當上得多了,便不敢再去碰鈴聲。糊塗老鼠則不然,竟像吃了迷幻藥,一而再去受電擊,巴甫洛夫的實驗完全失效。顯然,老鼠受短期教訓的記憶力已削弱,科學家認為,可能是因為神經細胞通道管的電勢位差長期降低,突觸連接弱化所致。

人的腦袋裡左右各有一粒杏仁核,如果stathmin 基因真是我們恐懼的關鍵。理論上去除了這個基因,我們面對任何危難,都勇往直前,每個人變成天不怕地不怕的大無畏者,會不會因此不自量力,與天鬥,與地鬥,與同類鬥,世界便永無寧日。這樣看來,還是不要隨便去改變這個基因,保留一點吊詭,考驗我們面對橫逆的能耐。(上圖,蒙克名作《吶喊》)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