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5/01

憤怒老年




1956年以寫「The Outsider」(局外人)一舉成名的英國「憤怒青年」作家哥林威爾遜(Colin Wilson),他寫了夲「The Angry Years」(憤怒的年代),回憶並歷數他相識的一群英國文人,在他眼中,沒有一個沒毛病:
寫「Look Back in Anger」(憤怒回顧)的戲劇家約翰奧斯本(J. Osborne),是個毫無才華的作家,劇作演出時,觀眾中帶頭起哄要退票的,是另一位名戲劇家努爾考華德(N. Coward)和老牌演員尊基路吉(J. Gielgud)。奧斯本晚年破產,要向皇家文學基金領補助來治牙疾。
小說家金斯萊艾米斯(K. Amis),是個眼凸凸的酒鬼和厭世者,生活放蕩,不顧家,不喜土風舞,又怕坐飛機。

詩人菲力普拉金(P. Larkin)消沉而虛無,食道癌奄奄一息,身邊只有他豢養的3 隻醜鳥作伴;拉金的信札,說明他像威爾遜夲人,是另一個不折不扣的 curmudgeon。

小說家約翰韋恩(J. Wain),為人潑悍,守口如瓶,連篇累牘寫些無人讀得懂的牛津史詩,晚年不名一文,住在作家會社的廉屋,失明而死。
劇評家肯尼夫泰能(K. Tynan)也一樣潦倒,跳支票,死於肺氣腫,體重不到 70 磅。泰能迷於性虐,爆了條血管,陽具變成鐘漏計形,要穿疝帶褲。泰能在電視爆粗口時,筆者尚在香港。

榮獲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貝克特(S. Beckett),害羞得有點病態,不喜社交,終日泡在床上,儘管威爾遜認為貝克特寫的都是可怕的垃圾,在這位文學巨人面前,又不敢宣之於口;因此,<<電訊報>>的書評人羅渣路易士嘲諷他,足見口沒遮攔的威爾遜,也有節制時候。
威爾遜手下留情的作家為數不多,女哲學家兼小說家的艾麗絲梅多克(I. Murdoch)是其中一個,他對她「純粹的產量」又不以為然。事實上,二人自 1960 年便不再見面,大概梅多克讓他有多點活動空間,好躲在小鎮寫那些靈異類書藉。
威爾遜說過,他13 歲時便理所當然地具備了天才的條件,他自視很高,尤其那夲關於存在主義的書<<局外人>>,成了當時年青人的聖典,大賣特賣後,更不可一世,這也是人家叫他「滾開」的原因。1981年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的保加利亞作家卡內蒂(E. Canetti),當時流亡倫敦,拒絕替他寫書評;金斯萊艾米斯有次甚至想把威爾遜推出洋台,可見他犯眾怒。威爾遜挖苦的人,如今大多已故世,他要擺平舊怨,自然也沒有人跟他去較量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