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4/24

埋葬烈士遺體的潘達微




台灣電視節目<<國民大會>>的一些政論家,談到前總統陳水扁一度的政治野心,是希望他和胡錦濤握手的照片,登上國際傳媒,並因此獲推薦得諾貝爾和平獎。連戰和宋楚瑜先後踏足中國大陸,兩岸歷史譜上新一頁,陳的願望隨即泡湯,今天已被覊押的陳水扁,他的美夢更徹底粉碎。
連戰初訪大陸,首站是晉謁南京中山陵,國民黨江炳坤率領的先頭部隊,參謁的是另一革命勝地黃花崗。

1911 年4 月27 日,由黃興率領的廣州起義失敗後,埋葬72 烈士的黃花崗,本名紅花崗,世人多以黃菊悼念死者,故易名。72 烈士犧牲後,未死同志多已潛逃亡命,烈士遺骸暴露街頭野外,相關的人,由於怕牽連,無人敢去認領。有些外地來的烈士,根本無親無故,此時,多得一位有心人潘達微發起,收領埋葬。令人想起市川崑的電影<<緬甸豎琴>>。
潘達微原是孫中山先生行醫時的病人之一,追隨中山先生獻身革命,夫婦兩人參予了是次起義的籌備工作,事後不避嫌,挺身而出。為了埋葬烈士,他四出奔走,籌錢覓地,張羅仵工棺木,甚至典當租屋。
他自己描述當日情景:「余隨最後一棺,步送到紅花崗,…葬至首列時已薄暮,細雨仍綿綿不止。」正是孫中山先生所說的「驚天地、泣鬼神」。
約半年後,武昌起義,一舉成功,終於推翻腐敗的滿清政府,建立民國。

潘達微能夠順利完成此一功德,跟他的人脈有關,他生於官宦之家,潘達微好友中的陳景華,後來做到廣東省警察廳廳長。潘早年離家出走,做過的工作,包括英美煙草公司。他能文善畫,寫過小說,演過話劇,辦過<<時事畫報>>。治瘧疾藥「梁培基發冷丸」的美術廣告,即出自他手,又搞新聞和人體藝術攝影,多才多藝。
他熱心公益,創辦的女子教養院和孤兒院,袁世凱復辟稱帝,被著令解散,800 名女孤兒,無處容身。
這樣一位矢志革命的義士,晚年看破紅塵,在杭州西湖附近的寺院皈依佛門,被人尊為「革命彌陀」。1929 年病逝香港時,享年僅得48 歲。

阿扁今天要做的,是如何收拾他一手促成的民進黨殘局,這比埋葬烈士遺體的任務更難。

毛語錄


台灣出版繁體字<<毛語錄>>,不管有沒有市場,都是一次突破。要在1958 年,我在台灣讀大學期間,這簡直是異想天開,小說家陳映真坐牢,其中一條罪名,便是讀毛著。毛澤東毫無疑問是中國現代史上重要人物,他寫的東西,不論好壞,怎能不讀。我手邊一本,書前有毛的肖像,1967 年5 月廣州出版,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編印,上世紀60 年代購於香港三聯書店。大陸移民都知道,這本小紅皮書,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是護身符,舉高揚一揚,比任何通行証都有效。
全書33 短章,從毛澤東的舊著中摘錄了他對黨政軍方面的見解。台灣版又收進他的另5篇著作,36 首詩詞和1967-69 年的指示。書前有楊照寫的導讀<<策略與教條的辯証>>。楊照指出,毛澤束是個現實的策略家,從未真心信奉過馬克思主義教條,以此觀之,1935 年1 月「遵義會議」後,中共已名存實亡 (揚照承襲了<<中共興亡史>>作者鄭學稼的看法),毛在這次會議上取得黨軍大權,往後便是他繼續推行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,取代蘇共鼓吹的以城市工人為主力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。
毛明磪指定階級的最大敵人,便是地主。他認為若要策動農民革命,救國、超越前進等理論,只能吸引少數左傾的知識分子,動員不了廣大觀眾。為了打贏持久戰,他採取了「敵進我退,敵退我進」的迂迴戰略。

毛澤東說,他過去讀孔夫子的四書五經,讀了6 年,背得出,可是不懂,也不喜歡,他喜歡看的是中國舊小說,特別是<<水滸傳>>一類的造反故事。所以,他屬於中國文化「小傳統」的培養,不甘只受儒家「大傳統」的薰陶,他生長的又正當是儒家被知識分子批得體無完膚的年代。「小傳統」出來的都是叛逆者,近日出版遺著<<小團圓>>的張愛玲,是另一個,她敢愛人之不敢愛,他們只講愛憎,不講邏輯;但運用的語言,生動活潑,毛講的話,農民和腦筍未生齊的「紅衛兵」都懂。

現實策略加上具體語言,令毛澤東獲得空前無上的權力,利令智昏,使他極度自信,他之上沒有更高的權威,缺少憲法制衡,語錄變成了教條,他晚年一手造成的浩劫,也就無可避免,這是中國的悲劇,否則早已崛起。理解歷史要讀<<毛語錄>>,規劃和創造未來則不必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