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4/02

罪魁禍首:衍生產品 CDS

開得保險公司和銀行,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。他們也相當精明,是另一個 smart ass。B 沒有即時答應 A 的邀請,當然也沒有拒絕,而是拿了資料回去做周詳的統計分析,計過盤數。他們發現,商場中投資違約的情況,不到 1% ,如果替一家機構做保險,可賺保費 5 億,100 家就是 500 億,如果其中一家違約,最多賠 50 億,就算有兩家違約,也不過共賠 100 億;500-100,還能賺 400 億。既然 A, B 雙方都認為這筆生意對己方有利,立即拍板成交,皆大歡喜開香檳。就這樣形成了
CDS市場:B做了筆賺大錢買賣,C 風聞後,也就眼紅。C 跑去跟 B 說,你把手上的 100 個 CDS 全賣給我,怎麽樣?每張合同給你 2 億轉手費,總共是 200 億。B 想,我的 400 億保費,要等 10 年才拿到手。現在,一轉手,就有 200 億,毫無風險,何樂而不為?因此,B 和C 馬上成交。
這樣一來,CDS 就像股票一樣,流進金融市場,可以交易買賣。( 許多投資散户,就此上當 )
實際上,C 拿到這批 CDS 後,也不想等 10 年,才收取 200 億,而是將之掛牌出售,標價 220 億,D 看到這個產品,算了一下,400 億減去 220 億,還有 180 億可賺,這是「原始股」,不算昂貴,立即買了下來。一轉手,C 就賺了 20 億。
從此,這些 CDS,就在市場上反覆熱炒。現在,CDS 的總值已炒到 62 億萬美元。即使美國政府拿出 10000 億出來,也只有 62 分之 1 ,根本救不了火。
次貸:上面 A,B,C,D,E,F,都在賺大錢,這些錢,究竟從哪裡冒出來?從根本上說,這些錢,來自A ,以及與 A 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,而他們的盈利,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。很多人說,次貸危機,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,但知道內情的人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,認為,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。

這批人的經濟實力,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,但是看到房價急促上漲,動起用房產投機的主意,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,貸欵買投資房。這類貸款的利息相當高,在 8 %-9 %以上,憑他們自己的收入,很難對付得了,不過,他們仍可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,今回是借錢付利息,「空手套白狼」。
此時,銀行 A 很高興,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;B 也很高興,市場一片順景,違約率很低,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。 C,D,E,F 等等,都跟著賺錢。逢上逆境呢?且聽下回分解。(3之2)

15 分鐘暸解當前金融危機

對金融危機最普遍的官方解釋,是次貸問題,然而,美國的次貸,總共不過幾千億美元,而美國政府救市資金,早已到了萬億以上,為什麽還看不到危機的頭。
有文章指出,危機的根源,是金融機構採用「槓桿」交易,另一些專家則指出,金融危機的背後,是 62 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(Credit Default Swap,CDS)。
那麼,次貸,槓桿和 CDS 之間,究竟是怎麽樣的關係?他們之間,通過怎麽樣的相互作用,產生了今天的世界金融危機?在眾多的金融危機的分析文章中,始終沒有看到對這些問題的簡單明瞭解釋。(作者希望你耐心花15 分鐘,聽他解釋。)
槓桿:目前,許多投資銀行,為了爭取暴利,採用 20-30 倍的槓桿操作,假設有銀行 A,其自身資產有 30億,30 倍槓桿就是 900 億。也就是說,銀行 A 以30 億資產做抵押,去借 900 億的資金,用來投資,假如投資盈利為 5 % ,那麽銀行 A 就獲得 (5 % x 900=) 45 億的盈利,相對於其自身資產的 30 億而言,這是 150% 的暴利,相當可觀。反過來,假如投資虧損亦為 5 %,那麽,銀行 A 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 30 億,仍欠 15 億。

CDS 合同:由於槓桿操作高風險,所以,按照正常的策略,銀行不會進行這樣冒險的投資。於是,就有人想出個辦法( smart ass),把槓桿投資的資金拿去做「保險」,這種保險就叫 CDS。
比如,銀行 A 為逃避槓桿風險,就去找機構 B,機構 B 可能是保險公司,也可能是另一家銀行,諸如此類,總之,都是想賺大錢的傢伙。
A 對 B 說,你幫我的貸欵做違約保險怎麽樣?我每年付你保險費 5000 萬,連續 10 年,總共 5 億。假如我的投資中沒有違約的事情發生,那麽,這筆保費你就袋袋平安,假如我的投資中有違約的事情發生,你就要為我賠償。言之似乎成理。
A 想,如果沒有違約,我可以賺 45 億,從中拿出 5 億付保費,仍能淨賺 40 億;如果有違約,反正由保險公司去賠。所以對銀行 A 而言,這是筆只賺不賠的生意。餘下的問題,是 B 願不願意為了 5 億保費而冒這個險,且聽下回分解。(3之1)

斷根之苦

廣州醫院的醫生團隊,花了足足 15 個鐘頭,替一個 44 歲的男病人動器官移植手術。手術過程相當繁複,醫生需要用電腦顯微儀器,把病人患處的每條細微血管和神經線都接通,病人才可以恢復正常的活動和生活。手術據說相當成功,10 天後做試驗,顯示血已經在血管內流通,病人可以起床小便。整份手術報告,後來在<<歐洲泌尿學>>學術雜誌上發表,相信是劃時代創舉。病人動的手術,是男人生殖器官的移植。

因意外受創或女人一怒之下的揮剪截斷,男根接駁在世界各地都有進行,把生殖器從一個人身上移植到另一個人身上,廣州醫院卻是首次,一來手術艱巨,但最主要的是,有沒有人肯捐出唯一的命根,生殖器不是腎臟,捐了一個還有一個,也不是年青人的肝臟,切了一片,仍可自動復原。這位病人很幸運,他得到一個比他年輕一半的腦死男病人的父母同意,捐出兒子的生殖器,讓對方好好受用,免得他不能小便和人道而苦悩。

正當大家在為病人移植的新器官不受身體排斥而高興之際,這位中年病人卻要求醫生盡快替他切除,因為他無法跨越自己的心理關口,感覺不舒服,尤其他的太太。兩人歡好時,總覺得像有個第三者在場,難以忍受。於是,醫生遵照病人的意願,兩個星期後又再替他動手術切除,醫生都嘆息,白忙一場,徒勞無功。不知道那個年輕植物人的父母有什麼感受。他的兒子夲來有了個媳婦,說不定還可撈個便宜孫子,如今對方收回成名,兒子像發了埸桃花白日夢。
前一陣,法國外科醫生杜貝納(Jean-Michel Dubernard)替一個被狗咬傷的婦人,動換臉手術,據說是世界第一宗,當時的傳媒有廣泛報導。根據杜貝納醫生的講法,接受器官移植的人,最大的問題,也是難以克服心理作用。五年前,他在利昂一家醫院替一個 50 歲的新西蘭人動首宗「手」移植手術,結果遇到的情形和廣州病人一模一樣,最後也是要求醫生再替他切除,用陌生人的手,觸摸自己情人的肌膚、乳房、私處,大多數人都無法忍受。多年前,我也構思過這樣一個劇本,可惜未為電影公司採用。

斷根男人之苦,不是當活太監,便是做活烏龜,進退維谷。你們這些有根有毛的臭男人,還不好好珍惜你們獨一無二的根,別到處尋花問栁,糟蹋了你們妻子的貞潔感覺。

減肥

人的美,除了外表,更重要的是內涵,外表隨年齡起變化,內涵修養充實,一經塑成,卻是金不換的氣質,更值得士女去追尋維護。即使外形,燕瘦環肥,各適其適,人各有所好,每個公主都有她匹配的王子、識寶的真命天子(唯其如此,我的太太才叫寶珠。)以期改變自己的天賦,倒不如聽其自然,等待真正欣賞家的光臨。
06年奥斯卡的最佳女配角珍妮花赫遜,參加電視作秀節目「American Idol」,因外形遭奚落,演電影<<夢幻女郎>>,初試啼聲,即一舉成名,奪下金像獎。有人就覺得她另有一種憨厚特質,青春煥發,很美,我同意。

香港有的女孩為了美,一時想不開,跑去南韓整容街,儘管一朝半夕的血肉模糊後,換來暫時的姸麗,人工美如果可以持久,也是彩數。我的一位學姐,自從她整過一次容,每隔幾年便要去翻修,比我家的老爺車還要麻煩,萬一出差池,便是終身缺陷。南韓導演金基德有部影片,女主角為討好男友去整容,其後適得反效果,男友反倒懷念她從前的模樣,男人就是那麽腌尖,你就得佢幾多。至於為纖體而吞服各種不穩定的藥物,才真愚不可及。

有個時期,以為吃安非他命(amphetamine,苯丙胺)可以節制食欲,結果服食者神經緊張,失眠,上癮。影星茱地嘉蘭便是典型例子,47 歲就香銷玉殞,無端端斷送了一副金嗓子。其他減肥藥,如甲狀腺激素(thyroid hormone),可招致甲狀腺過度亢奮,影響免疫機制。腎上腺素芬氟拉明(fenfluramine,氟苯丙胺),促使心瓣律動異常。無論是麻黄(ephedra),還是去甲麻黄鹼(norephedrine),又都會引起心臟問題。
晚近又有些據說較安全的減肥藥出售,但都有一定的藥用限制,用之前,最好請教你自己的家庭醫生,或者上一些權威性網站查看一下,千萬別隨便服食。南佛羅達大學的醫學院,有學者在醫學期刊發表文章,評估這些新藥,敦告那些用者,光是服藥而不改變膳食習慣(主要是削減進食的熱量)和生活方式,減肥的作用不大。

兩種主要的減肥藥,Meridia 和 Xenical,前者在腦上下功,令人不吃而有飽食感覺,降低新陳代謝的速度。半年內大約可減體重 10-14 磅,有心臟和中風病史的人都不宜用。後者在干擾消化脂肪酶,減少服食者脂肪量的吸收。經過四年研究,定期服用的人,其中 4 分 1 人每年約可減少起重的 10 分 1,一年約 13 磅,比對吃安慰劑 (placebo,測定藥效的一種程序) ,則每年約可減少起重的 100 分之 16,不過喜食肥膩者不宜用,因為會排油便,多腸胃氣 (屁),便急等毛病。衣冠楚楚的女士,在大庭廣眾出醜,急步上廁所,何苦。

營養處方要度身訂造

美國有位114歲的長壽老婦去世,俄亥俄州一家餐館,馬上用她的姓名打招牌,訃文談到她生前的飲食習慣,百歲老人竟猛吃油膩的豬扒和甜餅,令人忿忿不平的,大多數人不多吃些西蘭花之類清淡食物,休想活到七老八十。

有門叫營養基因學的新興學科,主要研究人體內基因如何與吃下的食物互動,也許可以解答這一怪現象。從前,研究人體的乳糖耐受性,是由於乳糖基因的變化引起,已稍稍接觸到這方面學問,近日才算弄清輪廓。

一個人能否吸收到良好營養,實際上是非常個人化的處方,跟這個人的特定基因組相關。對某甲有營養的食物,對某乙未必奏效。紀錄片導演Jill Fullerton-Smith替英國廣播公司拍<<食物的真相>>之便,順帶寫了本書,其中說明,我們的身體對各種食物的耐受性,往往因人而異,例如花椰菜有神奇的抗癌功效,但缺點是只有一半人可以吸收到好處。許多人都知道菠菜含豐富鐵質,但大都無法被人體吸收,而有人嗅到甘草(liquorice)味,他的陰莖充血流量加劇而性興奮。

塔夫達大學有位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生化學家,注意到有些人吃下低脂食物,也一樣有增加心臟病的風險,這因為他的基因中發生輕微的多態變化(polymorphism),他膳食中的飽和脂肪量突降,而令低密度脂蛋白(LDL)膽固醇上升所致。產生這種單一核苷多態現象的基因,一般人有 15 萬至 30 萬個,個別人的毛髮和眼睛顏色的微細差別,以至新陳代謝的速度、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症的易受性,都因之引起。有人吃下西蘭花和維生素 B6,可以引發色氨酸基因產生的氨基酸合成血清素,這種神經化合物有穩定情緒作用。用打槍比喻,基因只是手槍,食物激發的環境,就像扳動手槍的手指。

千萬年來人類代代相傳,突變一直存在,只不過到目前為止,我們的膳食並沒有引發負面效果。高血壓病是由於血管緊張基因內多態變化引起,令之對鹽份特別敏感。並不是凡有基因突變的人便有高血壓,而基因不生突變的人,也可能患上高血壓。
總有一天,我們把自己的基因密碼輸入網上超級市場,便可買到只適合個人需要的營業食物。這種度身訂造、對症下藥式的營養處方,遲早兌現,只要科學家先成功分辨出各種基因對特定食物的認受性。所以,你喝的清補湯有神奇功效,別人喝了未必管用,推薦可以推薦,但切忌hard sell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