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3/31

世界文明一對八

美國哈佛戰略研究學者亨廷頓 (S. Huntington,甫於去年底去世),1993 年在<<外交>>季刋發表他那篇著名的論文<<文明的衝突>>,此文其後衍發成書,對美國政學兩界在制定國策和研究方向上,都有重要影響。

書中提到冷戰結束後,西方自由民主與馬列意識形態兩大陣營間衝突,可以告一段落 ( 這也是寫<<歷史的終結>>的美國日裔學者F. 福山的看法),倒是歐美的基督教西方文明,勢將與世界其他的八大文明 (中國的儒家、日夲、印度、非洲、伊斯蘭、東歐斯拉夫、拉丁美洲、南亞佛教) 遲早發生衝突。2001 年9 月11 日,19 個激進的伊斯蘭青年,襲擊美國世貿大厦及國防部五角大厦事件爆發後,不啻替亨廷頓的預言下了一條強有力的注腳。

一轉眼,16 年過去,<<紐約時報>>去年初發表了白宮的政治顧問、霍普金斯大學中東學者阿賈米 (F. Ajami) 的文章,重估亨氏理論在今天是否仍站得住脚。<<文明的衝突>>發表後,受到多方面回應,包括阿賈米本人,他認為東西方文明的衝突,第三世界國家的現代化也是主因,具體情況,是後殖民主義的崛起。不過,就今天國際政局和世界人口的發展來看:俄羅斯近年的政策,受到西方國家的批評,土耳其長期未能加入歐盟,又選出了個伊斯蘭領導人,厄瓜多爾總統查維斯的不斷醜化小布殊,而年青一代人口的增長,伊斯蘭國家又蓋過西方基督教國家,說明世界正朝亨廷頓預言的方向逐步邁前。

土耳其位處亞非歐三大陸交匯處,一直是個很特殊的國家,土國國民大部分是伊斯蘭教徒,歐盟對之不無避忌,而自從他們的國父凱末爾揚棄了阿拉伯文,全用羅馬拼音文字,婦女比其他伊斯蘭國家開放,外交和軍事上又靠攏美國,使他們受到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排斥,這種壓抑的發洩,見諸他們又進入伊拉克國境,圍剿庫爾德叛軍的舉動。

亨廷頓認為,中國也有可能聯合伊斯蘭國家,對抗西方國家,理由是儒家文明價值觀,畢竟與西方文明有所分歧。中共在言論和官方文件中,常視美國霸權威脅世界和平與中國的安全,尤其台灣問題上,中美的衝突,引致08 年一度禁止美艦在香港補給。伊斯蘭國家則視中俄是目前具備實力,可與美國交鋒的兩國,極力拉攏共同反美。還有,就是中國和北韓向伊斯蘭國家輸出先進武器;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,年前曾著文解釋,這樣的戰略聯盟不可能,儒家理念與伊斯蘭教義大不相同,中國一心忙於國內建設,無暇向外擴張。

無論如何,只要種族,民族,國家主權,軍事地位,資源競爭,經濟利益等等分配不均,衝突勢難避免。多元社會並存,就像無污環境,永遠是人類的理想,問題在於要不要用武力或陰謀顛覆,去解決彼此間衝突,而不是用理性對話磋商,達到和平共存。

宗教的消極方面

宗教信仰有助於群體整合,社會控制和心理調適,指的是其積極的正面功能;但宗教信仰也有消極的負面影響,這正是宗教的吊詭所在。所謂維繫社會,既可朝促進人類根本利益的方向發展,也可朝窒礙人類福祉的方向滑行。
台灣的政治來說,離不開金權掛鉤,政客與宗教領袖之間也眉來眼去,互相標榜。雖不致如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,宗教領袖有無上權威,但沒有一個政客不在競選前後,不賣宗教社團的帳,去拜廟朝聖。
照理,出家人管的是人類精神上的事務,著重的是信眾的靈修,應視世俗的現實政治如蔽屣糞土,不屑涉足其間才對。群體整合和社會控制的目的,在求穩定,教團又往往對任何變革都先有戒心,持排斥態度。天主教來說,在婦女墮胎問題上,神父婚姻問題上;基督教在同性戀問題上;伊斯蘭教在婦女面紗問題上,都顯得極其保守,未能與時俱進,而實際上,神職人士的同性戀和狎童案又不斷發生,這就很難使教外人信服,連教內的一些開明人士也不免嘆息。這都是宗教信仰的消極方面,至於一些超驗的宗教論証思想,爭議性就更大。

在多元的世俗社會裡,各種宗教的派系林立,如果沒有兼容的宗教理想,不是全面排斥,便是一心想著取代對方,迫使信徒改宗遷就,這就難免引起種種衝突。試看今天世界各地的對峙,大部分因宗教信仰不同引起:巴勒斯坦,中東,巴爾幹半島,北愛…,以致不久前剛去世的哈佛學者亨廷頓,在其名作<<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>>,把矛頭指向宗教信仰,他的所謂文明衝突,根本就是宗教衝突。當今,一種特定的宗教要存續茁壯下去,必須在觀念上有所轉變,展開與其他教派的對話,互相寬容,求同存異,務使達到真正的多元社會特色。

馬克斯曾把宗教信仰等同「鴉片」,晚近中共官方的解釋,認為「統治階級利用宗教信仰來麻醉人民(心身)」的提法,是列寧的曲解。無論出於信眾的主動還是被動,宗教信仰有好處也有弊端,關鍵在如何加強積極因素,去除消極因素,令人類的精神生活多姿多采;當然,自我意志力爆棚的人,不要說去吸鴉片,連喝杯提神的濃黑咖啡,都不必。

孩子反應快

老師:瑪麗亞,去地圖那邊,指給大家看北美洲在哪裡?
瑪麗亞:在這裡。
老師:正確。現在大家告訴我,是誰發現美洲大陸?
全班:瑪麗亞。

老師:約翰,為什麼你老是仆在地板上做你的乘數題?
約翰:你不是叫我別使用「表」嗎?(英文table「表」與「枱」是同一字)

老師:格倫,怎麼拼讀英文crocodile(鱷魚)?
格倫:k-r-o-k-o-d-i-l-e
老師:拼錯了
格倫:也許錯了,但你問我怎麼拼讀啊。(我愛這個孩子)

老師:唐納德,水的分子式怎麽寫?
唐納德: HIJKLMNO
老師:你在搞什麼鬼!
唐納德:昨天你說過,水的分子式是H to O 。(老師說的是H20,2,to同音)

老師:溫妮,舉出一樣重要東西,我們今天有,10 年前沒有。
溫妮:我! (10 年前溫妮尚未出世)

老師:格倫,為什麼你總是這麼髒?
格倫:因為我比你矮。 (我比你靠近髒地面)。

老師:米莉,給我講句用「I」字開頭的英文句子。
米莉:I is…
老師:不,米莉,在英文現在式裡,I 後面總是跟 am 。
米莉:好吧..I am the ninth letter of the alphabet (我在英文字母裡排第9)。

老師:喬治華盛頓砍下他父親心愛的櫻桃樹,且承認是他幹的,現在聽住,路易斯,你知道他父親為什麼沒有懲罰他?
路易斯: 喬治手上仍拿著利斧。

老師:西蒙,坦白告訴我,你飯前有沒有禱告?
西蒙:沒有,我不需要,我媽媽是個好廚師。

老師:克萊德,您的那篇「我的狗」作文,跟你哥哥寫的完全一模一樣,是你抄他的吧?
克萊德:不是,先生,我們寫的是同一條狗,而且他抄我。

老師:哈羅德,一個人口不停講你聽厭了的話,這種人,你怎麽稱呼他?
哈羅德:很簡單,教師!

(笑是靈丹妙藥!)

***(補記)此貼得自巴黎的德克,謝謝。原文是英文,中譯後失神韻,沒法。

基督教<<聖經>>






基督教徒最根本的信仰依據和行為準則,便是基督教的寶典<<聖經>>,把The Bible譯做<<聖經>>,有其歷史淵源,當初來華傳教的西方教士,利用華人熟悉的儒家話語,博取信徒認同,方便他們傳播教義。

凡是基督徒都讀過<<聖經>>,<<聖經>>是基督教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。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,儘管反天主教教皇的神權代表性,他的基督新教,卻不反<<聖經>>,主張「唯憑<<聖經>>,唯憑信仰,唯憑恩惠」,三唯中,亦以<<聖經>>為首要。

猶太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三教同源,他們的<<聖經>>大同小異。猶太教的<<聖經>>一共39篇,天主教的<<舊約聖經>>,比猶太教的<<聖經>>多了7 篇,排列也不同,<<以斯帖記>>和<<但以理書>>更有補篇。

猶太教的希伯來文<<聖經>>,由律法書(Torah)、先知書(Nebiim)和聖錄(Ketubim)3 部分組成。天主教<<聖經>>則分成4 部分:摩西5 經(<<創世紀>>至<<申命記>>),歷史書(<<約書亞記>>至<<馬加比傳>>),智慧書(<<約伯記>>至<<便西拉智訓>>)和先知書(<<以賽亞書>>至<<瑪拉基書>>)。基督教的<<新約聖經>>,又比猶太教的<<聖經>>增加了27 篇。<<聖經>>的原典,在古代已有各種語文版本,譯來譯去,信息流失,所以是部很複雜的書。

更複雜的是,<<聖經>>是一部集合了歷史、故事、傳記、神話、傳說、詩歌、書信、格言、預言、神諭和隱語的匯編書。其中有使徒的個人著述,也有代表當時教會意見的筆錄,有真實的史料,也有偽托的文學成分,<<聖經>>的這種史實與神話相混,以致專門向猶太民族宣示的神諭,變成置諸四海而皆準的普世思想,是另一種混淆,讀<<聖經>>時須細加辨別,否則不可能尋繹得其本義。

德國神學家布特曼(R. K. Bultmann),繼承形式批判,提出他所謂的「相互參照傳統」(synoptic tradition),把<<新約>> 4 福音書的<<馬太>><<馬可>><<路加>>,舆<<約翰>>分别對待,理出其間的先後關係和發展脈絡,以及希臘文化影響的痕跡。這種去神話化的閱讀,與那些死守文本、以偏蓋全的保守主義解經家,自是不同。


有關<<聖經>>這方面的詳細分析,可參看復旦大學張慶熊教授的<<基督教神學範疇>>一書,這本花6 年時間寫就的專著,是中文神學書籍中難得一見的高水準讀物,尤其行文的客觀態度。

我的網誌清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