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.

2009/03/16

10大現代藝術


西方現代主義藝術潮流,距今少說也有半個世紀,晚近有人貿疑其成就,當然也有人不忘替之樹碑立傳鑲光環,多少有點肯定新傳統味道。英國透納(Turner) 現代美術館的贊助者之一,決意試一次,請了500位藝術家、美術館長、藝評人和畫商來次投票,選出10大現代藝術名作。

高踞榜首的,竟是前衛藝術家馬賽杜尚( M. Duchamp) 1917年創造的一件名「噴泉」的作品,實際上是隻現成的白瓷廁缸,只加多了他簽的假名。杜尚當時拿去参展,想不到蒙大會接納。到了今天,我們可以看到這件作品的影響力,其後的現成品藝術、普普藝術、概念藝術等等,都可在此厠中找到靈感和淵源。不了解西方現代藝術的人來說,自然當是笑柄,現成的廁缸都成藝術,還有什麽不算藝術?其實,這正是要點所在,今天任何東西都可成藝術,有博物館肯收藏你拿去的東西,你拿去的東西便是藝術,連糞便都是藝術,不服氣,請替藝術下個確切定義,保管你搞盡腦汁;即使下了,也容易給專家駁倒;著名法學家 R. Dworkin 認為,藝術是神聖的,英國年青哲學家 N. Warburton 即指出,藝術實質上無此價值。

杜尚的成就,當然不止展廁缸,以下是他的行事軌跡:
他用電影動感,畫了張<<裸女下樓>>,結合了立體派和未來派意念,参加美術沙龍被拒,後來成了現代藝術的經典作。他在別人的風景畫上,加繪紅綠燈,靈感來自法國藥水瓶,首創以現成品 (ready-made) 入畫,成為日後普普藝術用現成品加工的濫觴。他把上述的白廁缸(“噴泉”) 簽上假名 (R. Mutt),送去自己當評審的藝展,遭其他評審 ”扣留”,說明藝術很難有共識。他在達文西名畫<<蒙娜麗莎>>臉上加上鬚子,從藝術上去超越性別,表示對傳統藝術的反抗。他送了夲幾何書給妹妹當結婚禮物,用繩吊在陽台,讓風吹出要解答的難題,以示對婚姻制度的不信任,首創自然隨機概念。他的一件玻璃作品,運送途中碰裂,他乾脆修補成另一件新作品,上半部叫「新娘」,下半部是「獨身漢」。藝評人有的認為複雜無比,有的認為純開玩笑。

由於展覽場要求藝術家布置時要節約,他買了16 哩長最便宜的細繩,像蜘網般纏掛展場,令觀賞者難以立足,開環境藝術先河。<<時髦>>雜誌請他替美國國慶專號設計封面,他把華盛頓頭像拼成美國地圖,飾以星條旗,紅條子看來像他們的國父臉上流鮮血,氣壞了美國人。他便是馬賽爾杜尚 (M. Duchamp) ,探索藝術的前衛大師,意念創新的先鋒。他說:我喜歡的未必全是思想性東西,生氣的,卻是毫無新概念的純視覺玩意。

那天與前浸會傳理系攝影教授陳樂儀吃水餃時談起,他說:「杜尚不思創作,便全心下國際象棋。」確實,他代表法國國家隊出賽,得過獎。對手給他的評價是「喜行險着」。他對下棋的熱中,竟讓新婚太太空守香閨,太太氣不過,半夜起床用强力膠把棋子黏在棋盤上,三個月後離婚。他晚年仍在苦思創新,最後一件,是多媒體作品,瀑布景色前,一個橫卧的裸女雕像,提着燈籠,觀者要透過門洞才窺得見。他的別出心裁創作,在十大現代主義美術品中排頭位,名至實歸。

20世紀的現代藝術大師畢加索作品,卻被壓後,多少令人意外,他老人家也開風氣在先,不過,畢翁不必在天堂輾轉反側,他是10大中唯一有两件作品入選的画家,便是排名第2和第4的 「阿維翁的少女」 和 「桂爾湟卡」,前者開立體派先河;後者政治感強烈。排第3的,是普普大師安地華荷的「瑪莉蓮雙幅版画」,瑪莉蓮自然指電影偶象夢露,也是利用現成意象。排第5的,是馬蒂斯的 「紅色畫室」。後面的5件作品,依次是:Beuys的 「我喜歡美國,美國也喜歡我」,Brancusi的雕塑 「無盡的柱」,Pollock的潑彩畫 「作品1,31號」, Judd的簡約作品 「100個鋁製的無題作」,最後一件是H. Moore的雕塑 「 1929年作側卧人物 」。可惜,入選藝術家都已謝世,無法再分享此殊榮,而不少人面對着現代主義作品,抓破了頭皮。

山城披露奇雅








1969 年3 月中開始辦手續,想不到兩個星期就通通弄好。事前沒有周詳計劃,所以拖到6 月才動身成行。
意大利並不是一個富庶國家,傳統的束縛,可以說和中國一樣根深蒂固,在教廷的壓力下,禁制一直存在。詩人但丁就一生沒有再回到翡冷翠,雖然他放逐的原因基於政治,最令教會深惡痛絕的,是他主張君權和神權的分立。

山城謀殺案




一個叫Meredith Kercher(左圖)的英國大學女生,去意大利深造,前年11月,被人發現死在客居住所,屍體半裸,躺在血泊中,頸有切割傷痕,震動了人口只有10 多萬的佩魯賈(Perugia)。上世紀60年代末,筆者在這坐山城逗留兩個月,徐志摩,替佛羅倫斯譯翡冷翠,我也就替佩魯賈譯了個名「披露奇雅」。

名女攝影師 借貸度日

名女攝影師安妮萊波維兹(A. Leibovitz),多年來,先後替<<滾石>>、<<名利場/浮華世界>>等音樂和時尚雜誌拍封面照,有幾張現已成經典,像已故歌星連濃裸身摟住妻子小野洋子、影星黛咪摩亞的大肚皮裸照。她的攝影對象,還包括當今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美國的新第一夫人米雪。
這些名人,平日都使慣了別人替他們幹活,一到了她的鏡頭前,也只好在那幾個鐘頭,服從她的命令。無他,她拍出來的作品,意念獨特,渙然一新,令他們畢生難忘。

心想,這樣一位名流圈中打滾的攝影師,正所謂近朱者赤,她的財富,即使比不上她的攝影對象,也不致要借貸度日吧!但事實是,她確要向大耳窿求助,且數目不貲,不止一次。這家高級押店,叫「藝術資本集團」(Art Capital Group)公司,他們已先後借給她500萬和1050萬頭寸。在此全球不景氣的衝擊下,每個人或多或少損手爛脚,也都有他們迫切的原因,可能投資失敗,也可能中了華爾街大騙子的圈套。電影<<潛水鐘與蝴蝶>>的導演、名畫家朱利安舒納貝爾 (J. Schnabel) 都要向這家高級當鋪借錢。

總之,萊波維玆在格林尼治的房子和另一幢村屋,現在都抵押給了ACG。根據紐約市記錄在案的借貸文件,她過去拍的舊照片和未來要拍的新照片物權,也不再屬於她,直到借貸完全清償為止。
這家大耳窿目前所收利息,利率6%至16%不等,不知她談判的條件如何?若以保守的中位利率11%計算,光是利息便要付170萬美元,而她有一對孖生女要撫養。

萊波維兹是有名的同性戀,孖女由代母所生。她和文壇女才子蘇珊桑蒂(S. Sontag) 多年情侶關係(她們沒有同居,但住所隔窗相對),藝壇盡人皆知。其中一個女兒,為了紀念愛人而命名蘇珊。桑蒂1998年確診患癌後,她撇下工作陪她去約旦,前年出版的攝影集,收錄了桑蒂與癌搏鬥、死亡到殯儀過程的從未公佈照片。
據說她借錢,是為了付房貸和解決其他財務問題,忽生奇想,她的龐大支出,有部分是否愛人的治病費用。

出位剪接師


已故蘇聯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(A. Tarkovsky)的最後一部電影<<犧牲>>,在瑞典拍攝,他在1985年11月10日那段日記裡提到:他剪好的片子超過兩個半小時,但法國製片人和瑞典發行商,都堅持要他遵守合約,影片只能長2小時10分,儘管法國的名剪接師昂利柯比(Henri Colpi)看過,也認為不能再短,雙方發生爭執。不久,塔氏病倒,X 光照出他左肺有一黑點,無暇再修剪。最後,公映的版本是2小時29分,由柯比替他完成,只比兩個半小時少了1分鐘。當年看<<犧牲>>,不知道有這段過節,隨後也就風聞塔氏逝世。

傳統的荷李活電影剪接手法,側重敘事順溜,不露痕跡,柯比顯然不是這一類剪接師。他替法國新潮導演阿倫雷奈(A. Resnais)剪的兩部名作:<<廣島之戀>>和<<去年在馬倫巴>>,影癡少有未看過。前者講一個法國女演員,戰後在日本邂逅一名日本建築師,發生感情,目睹原子彈空襲廣島後留下的悽慘景像,令她想起自己戰時在法國愛上的一個德國軍人,在解放當天遭處決,她本人也受到懲罰,包括剃光頭。戰前戰後,法國日本,不同時空,剪接上可以有不少迴旋餘地。
<<去年在馬倫巴>>更樸朔迷離,一個男人極力想說服一個少婦,去年在馬倫巴會過面,少婦始終記不起,她的男伴則監視着兩人的一舉一動,又是個時空交錯的題材,當年引起轟動,是電影史上的「春之祭禮」。

其實,電影在拍攝期間,只是意念落實,真正的誕生,在剪接室完成,柯比而言,這點再明顯不過。現在電影裡偶然看到的「閃入」(Flash-in)鏡頭,也從柯比開始。剪接到了另一位新潮闖將尚盧高達{J-L Godard}手上,又是另一番氣象,他在<<斷了氣>>裡的「跳接」(jump cut)技巧,令人大開眼界。

柯比執導的第一部電影<<長相憶>>(Une aussi longue absence),仍請<<廣島之戀>>的瑪嘉烈杜拉替他編劇,再玩一次時空顛覆玩意,流浪漢到底是否女主角失蹤了15年的丈夫?耐人尋味。柯比2006 年 1月 14號去世,享年84歲,法國新潮電影正逐步深埋歷史。

逐層揭露;同時要向契訶夫學習




萬聖節,樂了些孩子,他們可在這一天名正言順扮鬼扮馬,把一張張白嫩的臉塗滿了厚重油彩。我家的小孫子Brandon,對蜘蛛俠情有獨鍾,行頭比較簡單,幪了頭走到我面前示威;內子提醒他,你走路可要當心,別跘倒了。萬聖節期間去看恐抪片,合時宜,有氣氛,我已少彈此調。眾多鬼片中,較別致的橋段,是看到臉容姣好的幾個演員,到後來才揭露,他們在戲裡早已死掉,觀眾一直在見鬼,大家都變了「鬼眼」。這類轉折,現已被用濫。

最早看到的同類橋段,是在墨西哥作家璜魯爾福 (J. Rulfo) 的小說「Pedro Paramo」中,近讀普露絲 (Francine Prose) 的<<像作家一樣讀書>> (Reading Like a Writer),又提到這本優秀小說。原著1955年出版,是最早的魔幻現實小說之一。加西亞馬蓋斯 (1982年諾文獎得主) 的傑作<<百年孤獨>>,比他晚了12年。
小說開篇即引人入勝,主角的母親臨終遺言,叫他一定要返故鄉,見一見生父。母命難違,他到了目的地,才發覺那地方完全不像母親所描述的,小橋流水,世外桃源,而是十室九空,荒蕪不堪的村落。他的父親,也就是書名的那個Pedro Paramo,原來是當地橫行霸道、無惡不作的暴徒,一生只愛過一個女人,卻不是主角的母親,且早已被他所生的一個兒子殺死。帶主角去村落的那個領路人,也是他父親眾多兒子中一個,亦即他的異母兄弟,也早已是離世的幽靈。

普露絲自身是小說家,又是教人寫作的導師。她認為寫作的基本功可以教,但有沒有創作才氣,無法傳授。她建議學寫小說的最好方法,是閱讀大師的好作品,且要close reading (精讀),細細玩味和分析作者的技巧。此一見解,在美國「新批評」盛行的年代,也提倡過,可惜後繼的人不多。
今天的年青人,不要說「精讀」,書都少看,就算看,也難以和普露絲的那股熱情相比,另一個愛閱讀的美國女作家,是Jane Smiley,911事件後,決定從新角度看100部小說,寫成專書<<看小說的13種方法>>(13 Ways of Looking at the Novel)。
普露絲喜愛的書,可以一讀再讀。有次她問學生,有沒有人讀過<<罪與罰>>?有沒有人讀過陀斯妥耶夫斯基?班上竟無一人以應,而這批人,還是大學畢業生哩!也許,普露絲太喜歡魯爾福的這本小說,全引了第一章,如果大家看之前,不知道我上面道破了的情節,肯定邊讀邊追。作者逐層剝露,轉折迭起,技巧純熟,就像台灣已故導演楊德昌的電影<<恐怖分子>>。
普露絲說,要精讀傑出小說家的作品,從基本元素中汲取精華,離不了提到叙事方式,角色塑造,對話精煉和細節處理等傳統技巧;要特加注意的,也是文字、句子和段落等語言的關鍵。她又說,小說其實也是語言的錘煉,看一個傑出作家準確的diction (遣詞造句),還以為他在寫嚴謹的詩。

全書較別緻的,是書中的第10章:<<向契訶夫學習>>。契訶夫 (A, Chekhov) 是19世紀俄國作家,他的短篇小說,常與法國的莫泊桑和美國的傑克倫敦並提。讀過契訶夫戲劇和小說的人知道,他很少死人冧樓的重大情節,多的是幾個人閒話家常,尤其餐桌上。那麼,在我們這個講求效率的社會,向他學些什麼呢?學的正是他對人生和創作的態度。

契訶夫出身貧苦,他父親的雜貨店破產後,兩個哥哥離家謀生,他讀書時,已賣文支持全家家用。他的專業是醫生,卻治不好本身的肺結核,死時才44歲,今天,大多數作家都比他命長。除了8個4幕劇,10個獨幕劇,他一生寫了近600篇短篇小說,大量信件。他還有時間診病,看排戲,調查人口,去西伯利亞訪問上萬囚犯,寫報告,監督醫院的興建,辦學校,設郵局。當有人問及他的寫作方法,他拿起眼前的煙灰缸說:「明天我就寫個煙灰缸的故事。」契可夫做任何事情,都坐言起行,決不耽誤,可以說勤勉一生,勞累過度,婚後3年便死在德國,遺體運回俄羅斯時,外標「鮮蠔」字樣。

契訶夫的作品中,從不妄下道德判斷,there is never exactly ”a point”,有人問,為什麼<<海鷗>>裡的女主角公然和一個男人同居,親朋戚友毫無怨言;<<凡尼亞舅舅>>裡凡尼亞這樣開通的人,竟向一個大學教授開槍。契訶夫指出,我們可曾注意到,有些人常在沒有合理的原因下,幹些可怕和難以挽回的事情。(按) 於是,他的短篇小說中,有個女人愛上了名字完全一樣的兩個男人,自感苦惱,修女安慰她,一切將煙消雲散,上帝定會寬恕她。

契訶夫在信中說:人性並不完美,如果認為文學的任務,只是從糞堆裡收集好的種籽,這種創作態度,相當於排斥文學本身。文學之被美稱為藝術,就是因為把人生原原本本地描寫出來,目的就是無條件和誠實地呈現真相。作家不是糖果生產商,也不是化粧品零售商,更不是人間取悅者。為了體現他的責任和良心,他不得不有所尅制。對一個化學家來說,是做實驗時,一點不能摻進不潔雜質,對一個作家來說,就要像化學家一樣客觀。儘管普露絲列出的即讀名單,有所遺漏,她這本入門指導,仍是我少數一口氣看完的書。

(按) 當今美國社會,動不動就有人拿起槍械,濫殺家人、同學和途人,正可印証了他的話,這種歪風,最近更吹到德國。

我的網誌清單